防疫生产两手抓 企业积极复工忙
截止到3月5日,梅河口高新区包保域内45户规上企业,第一批重点企业26户,第二批重点企业19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31.7%,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的89%。第一批26户重点企业已全部复工生产,复工率达到100%。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高新区人上下一心
重点企业复工率100%,这个数字并不简单!复工复产能够高质量推进,离不开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高新区上下齐动员,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振各方信心,保障企业防疫有力、复工有序。
科学复工上央视 迅速反应抓落实
在2月25日播出的《新闻联播》联播快讯版块中,集中报道了当前各地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科学有序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有效举措。在介绍吉林省情况时,总计13幅画面,梅河口市企业复工就占了4幅。
梅河口高新区作为梅河口市企业复工工作的排头兵,更是要迅速反应,狠抓落实。2月7日,高新区在接到市里下达的复工生产的工作任务后,第一时间召开班子成员会议,紧急安排部署,确保复工生产工作落实到位。8日,高新区召开全体干部动员大会,制定“五级责任包保”制度、成立高新区企业复工生产工作指挥中心、为每户企业分派两名包保干部,确保企业达到复工标准。当天,所有包保干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深入企业排查复工情况。
靠前服务监督指导 助力企业早日复工
截至目前,梅河口高新区第一批复工26户规上企业,已全部恢复运营。从销售和生产情况看,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降约18%,工业总产值下降约20%。在面临防疫情、保发展的双重挑战的严峻形势下,高新区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全体领导干部靠前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复工期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复工进度,抢生产、促销售。按照目前企业安排的复工生产计划,预计能在3月中下旬挽回全部损失。
一、对企业复工生产做好“精细化”指导
包保领导和包保人员每天深入企业,对有复工计划的企业做好复工前准备,帮助其尽快复产。完善“复工12条”,指导企业做好工作场所消杀、食堂安全就餐、外来人员车辆登记、隔离间设置、外省返梅人员隔离等安全事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二、对企业人员实行“双接双送”服务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市卡点严格管控,外省返梅企业家及员工进出困难。高新区包保人员提前掌握返梅人员信息,主动对接,在高速口为返梅员工提供帮助。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落实不少于14天的居家隔离措施,同时将隔离政策、返梅职工情况及隔离情况分别告知企业、职工及街道社区三方,做到落实居家隔离措施不漏一人。为外地来梅帮助企业的专业人士开放企业服务中心招待所,解决隔离场所问题。
同时,对企业隔离人员开展“温暖双送”。了解掌握隔离人员生活需求,将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及时送到隔离人住处;通过“钉钉”软件系统,随时连线隔离人员,征求意见,帮助解决隔离期间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将温暖送至企业每个人。
三、对企业生产树牢“父母心”理念
包保干部每日深入企业,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防控的同时,主动了解掌握企业生产运行遇到的困难,并将企业的需求实时上报。梅河口高新区统一调度,积极协调,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针对防控物资短缺问题,高新区多方筹措,为企业解决口罩15000多个,测温设备20个;针对生产原料运输不及时、物流成本高等问题,积极协调交通部门及各大物流公司,确保生产原料及时稳定供应;针对企业员工短缺问题,积极联系人社等部门,官方发布招工信息,帮助企业解决临时员工100余人。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孙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