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王爱明深入乡村振兴包保联系点山城镇保兴村,调研督导农业农村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基层建设年”活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紧抓农时农季,常态化开展驻村帮扶,加快品牌鸡养殖和庭院经济发展,掀起当前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位于保兴村村口不远处的兴安湖是王爱明此次调研的第一站。在王爱明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由城源集团和市燃气公司共同投资的兴安湖·耕读湖畔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以兴安湖水系为基础,以生态为蓝本,以农业为灵魂,以打造优质生态农业景观带为目标,通过农场、采摘棚膜、房车营地、木屋民宿、垂钓、疗愈花海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将兴安湖区域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亲水田园生态露营基地,为梅河口市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大环线增添重要砝码。王爱明对项目规划表示肯定,希望城源集团与燃气公司共同携手,精心打造旅游产品,加紧人才引进和员工招聘培训,特别是要广泛吸纳艺术类人才,切实提升项目文化品位和内涵,为梅河口市农业产业发展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探索新路。
在保兴村庭院经济示范户刘志远家中,2亩多地的园子里种满了生菜、蒜、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同时,他还准备饲养50只品牌鸡,鸡雏在6月份就会由山城镇政府统一下发到家中。王爱明走进园子,和刘志远亲切交谈,对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举动给予肯定,向他进一步宣讲了梅河口市发展庭院经济的相关政策,和他一起算经济账,使他更加坚定了发展庭院经济的决心和信心。王爱明指出,农民房前屋后都是宝地,都是增收致富的好资源。为了更加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农业部门、各包保部门、驻村工作队尤其是村“两委”要认真履职尽责,深入农民家中,把政策宣传到位,把工作落实到位,结合“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帮助农民把房前屋后规划好,把庭院经济谋划好,把示范户培育好,真正让百姓在庭院经济中见到效益,吃下“定心丸”。
在保兴村蔬菜种植示范区,王爱明查看了土豆长势,对保兴村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抢抓农时,高效完成1400亩土豆种植工作给予肯定。
在保兴村村部,王爱明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相关市级领导,农业农村局、山镇村、保兴村相关负责人以及各包保部门领导、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围绕农业产业和项目落地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做好下步农业农村工作提出要求。王爱明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基层建设年”活动要求,市级领导带头引领示范,围绕“十百千万”工程,抓住农时农季,经常性进驻村里,实时跟踪跟进农业产业项目进度,做好指导督导,通过包保领导抓镇、镇抓村、包保部门助村,形成工作合力。各包保部门、驻村工作队要严格落实包保责任,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包保帮扶工作,让干部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明确驻村帮扶时限。工作队驻村工作时间为3年,包保市级领导及市直部门主要领导每周深入包保村至少1次,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52天;驻村工作队队员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200天。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提升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彻底改变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做好农民“院子、园子、屋子、票子、车子、脑子”文章,通过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市乡村振兴。
王爱明强调,要通过调研督导,再掀农业生产新高潮。实施好、规划好、管理好、宣传好、落实好庭院经济示范户培育、品牌鸡养殖等工作,为夏季农业生产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要突出规划标准,推进庭院经济多样化发展,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的菜品种类。要引导农户充分合理利用庭院空间,既发展好产业,又保证整洁美观,体现出农家特色、田园风光。
王爱明强调,要围绕“十百千万”工程后续工作,逐项推进落实,形成工作闭环。要研究好土豆转化、储藏等工作,确保投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要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建立全市农工商总公司,成立乡镇农工商公司和村农工商合作社,加快冷链物流车配备,把流通链条建起来。要做好农业生产技术配套、指导、推广、应用,把农业科技人员充分调动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大技术支撑。要抓实抓好驻村工作队组建,把人员及时配备到位,尽快开展工作。要加大农业生产项目和农村产业发展财力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扬“严新细实”的工作作风,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打造“小农户大产业,大链条、大经济、大民生”工作新格局,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业农村工作焕然一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市领导宁洪友、汪晓梅、郑岩、关学义、王礼军陪同调研督导。
来源:梅河口发布